💾 Archived View for 7irb.tk › taistelu › nounclass2.gmi captured on 2022-04-29 at 11:21:39. Gemini links have been rewritten to link to archived content

View Raw

More Information

⬅️ Previous capture (2022-01-08)

-=-=-=-=-=-=-

〜 SEITSEMÄN VÄRILLINEN PELTO 〜

名詞的分類(2)

(一)

還記得那句口訣嗎?「芬蘭人」的「房子」裡沒有「房間」,因為「芬蘭語」是一種「新的」「語言」。今天,我們就來看一下這口訣中的6類名詞。

你說,什麼?名詞的分類(1)裡面,不是都已經看過了嗎?怎麼又要看?如果你真這樣說,那你還是太單純了,因為我們之前看的那些大多是沒有KPT的。KPT才是真正的BOSS,它無處不在而且到哪裡都能把事情搞得一團糟。我們今天就要看KPT在名詞中的應用。

(二)

首先必須搞清楚,KPT會發生在哪裡?輔音詞幹會發生KPT嗎?很明確告訴你,不會。為什麼呢?回到KPT的原理:當添加的詞尾引起該詞尾前面的音節的開閉性發生改變時,才會有KPT現象。輔音詞幹以輔音結尾,天然地就已經決定了詞幹的末音節為閉音節,再添加上分格單數詞尾-ta,也不改變這個音節的閉性,因此不會發生KPT。

你說,什麼?不能只考慮分格單數吧?假如說芬蘭語的名詞有某種形式,是輔音詞幹+詞尾構成,而且詞尾完全是元音組成的。這樣的話,詞尾的添加,豈不是可以讓詞幹的末音節從閉音節變成開音節?(…VC + -V => …V.CV的概念,C代表輔音,V代表元音。)說的是不錯,而且確實存在這種,但它不是出現在詞幹+詞尾的情況下。想知道更多?請堅持看到(六)!

如果你接受我上面說的,那名詞的KPT只可能會發生在元音詞幹上。一旦發生了KPT,元音詞幹就有兩個,一個強形,一個弱形。書寫的時候,我們用冒號:來分隔這兩個詞幹,冒號左邊永遠是強形,右邊永遠是弱形,這是我們的約定。

(三)

說了這麼多,不如來看個例子吧。pankki「銀行」這個詞,是i結尾的外來語,所以是talo「房子」這一類的。pankki, pankin, pankkia。你發現屬格單數少了一個k。按照這類名詞的一般原理,元音詞幹與主格單數相同(參考talo, talon, taloa),應該是pankki-。分格單數pankkia裡面,確實是用這個詞幹的。但屬格單數裡面,pankki-後面加上-n的時候,詞幹的末音節從開音節ki變成閉音節kin,觸發了kk:k交替,所以屬格單數變成pankin。

換言之,pankki這個詞有兩個元音詞幹:pankki-:panki-。強形pankki-用於構成分格單數,弱形panki-用於構成屬格單數。talo這一類裡面存在類似KPT變化的有很多:

(四)

下面來看看別的類型。「芬蘭語」suomi這一類,也會有KPT現象。比如「葉」lehti, lehden, lehteä,元音詞幹是lehte-:lehde-,屬於t:d交替。再比如「河」joki, joen, jokea,元音詞幹是joke-:joe-,屬於k:∅交替。

「語言」kieli這一類,不發生KPT。因為這些詞的元音詞幹基本上都是le, re, he, ne或se結尾,不構成發生KPT的條件。但這一類中其實存在一些非KPT的特殊變化,以後再講。

「新的」uusi這一類,跟前面的都不一樣,你可要看好了。先說結論:這一類必然發生KPT,只是你通過主格單數、屬格單數、分格單數這三種形式,看不到強形元音詞幹,僅看到弱形元音詞幹。但強形元音詞幹,還是會在別的格裡面出現。如果你不信,那就來看個例子好了。還是uusi, uuden, uutta。uusi是主格單數,它本身不是詞幹,長得也和詞幹不一樣,所以你從它裡面看不出什麼東西來。屬格單數uuden,它裡面用到了元音詞幹uude-。如果我現在告訴你,這個uude-其實是一對元音詞幹中的弱形,你一定能理解這裡要用弱形的理由。很簡單,跟之前pankin是一樣的道理,就不囉嗦了。現在關鍵是,你能不能看出uude-對應的強形詞幹是什麼?如果你看不出來,可以再提示一下,這一類發生的都是t:d交替。現在看出來了嗎?強形詞幹應該是uute-。再看分格單數uutta。這裡面包含輔音詞幹uut-。雖然說輔音詞幹不發生KPT,但你還是可以認為這個t跟強形元音詞幹中的t是同一個t。

強形詞幹uute-到底有什麼用呢?主要是構成入格單數:uute + -Vn = uuteen。這裡的V代表「將詞幹末尾的元音延長」。你說,不對啊,詞尾加上去以後,詞幹的末音節從開音節te變成了閉音節teen,為什麼不用弱形?因為這裡的詞尾本來其實是-hVn,只是h後來消失了(在方言和詩歌中還存在)。

再強調一遍,uusi這類詞,無一例外,必然發生KPT。來回顧一下上一篇中看過的幾個例子:

(五)

接下來我們又來到輕鬆的地方。「芬蘭人」suomalainen這類,一定不發生KPT。

(六)

「房間」huone這一類,這又是個難點。怎麼說呢?你不能說它沒有KPT。它有,但不是發生在「把詞尾加到元音詞幹後面去」的過程中。畢竟元音詞幹是e^e結尾的,你再怎麼加詞尾都搞不出KPT來。

問題在於,這個e^e結尾的元音詞幹又是怎麼得來的呢?我們來舉一個例子,「地址」osoite這個詞。它的主格單數是o.soi.te^,直接加上e變成元音詞幹,是o.soi.te.^e-。看到沒?主格單數的末音節從閉的te^變成開的te了!這就是(二)裡面提到過的,…VC + -V… => …V.CV… 的概念!所以說元音詞幹不應該是osoite^e,而是osoitte^e!元音詞幹永遠都是強形!再好好理解一下,原形(主格單數)是弱形,變化後反而是強形,osoite, osoitteen, osoitetta。注意看主格單數和屬格單數的相對強弱,正好跟pankki, pankin, pankkia相反!所以有些書上把這種叫「逆KPT變化」。這種現象提示我們,字典形在KPT變化中沒有特殊地位,它可以是強形,也可以是弱形!再舉一個類似的例子:「移動」liike, liikkeen, liikettä,同樣是逆KPT。

(七)

關於查字典。假設你在看書的時候看到一個不認識的詞:tiukan。你的第一反應可能是去查tiuka。這時候請停下來想一想:如果這個詞的原型是tiuka,它加上-n以後,會因為KPT而變成tiuan。這不是你想要的。所以你應該去查tiukka。這種情況很多,給我們查字典造成了很大的麻煩。比如說,你看到leivän,會想到原型是leipä嗎?如果原型是leivä好像也可以。再極端一點,看到ajan,估計很少有人能一下子猜出原型是aika。所以說,有時候用一下FINTWOL還是有必要。

(下一篇:名詞的分類(3))